央行连续上调政策利率 “钱贵钱少”将成趋势?

来源: 中国经济周刊 2017-02-14 0 次浏览

近一个月来,央行先后上调MLF(中期借贷便利)、逆回购和SLF(常备借贷便利)的中标利率,此举被不少市场人士解读为央行正在变相“加息”。这样的解读影响了债市和股市——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涨,股市成交量创下新低。

2月7日,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对媒体表示,“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,反映了去年9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,与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存在较大差别。”

业内专家分析,这表明中国正处在新旧基准利率体系过渡进程中,旧的基准利率影响力日益下降,OMO(公开市场操作)、MFL等流动性工具利率影响力日益上升。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:“可以预见,央行未来将更倾向于采用更加灵活、更加温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来调节市场利率和流动性,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平衡。”

不到一个月,政策性利率多次上调

1月24日,央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,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,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,央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455亿元。其中6个月期限1385亿元、1年期1070亿元,中标利率分别为2.95%、3.1%,较上期上升10个基点。

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, MLF利率此前多是下调,此次是首次上调,“这是从以前‘紧的流动性隐含加息’到更为直白的利率上调,其背景是高层强调要抑制泡沫和2016年第四季度经济超预期反弹。”

2月3日,央行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。其中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,7天、14天、28天期利率均较上期上调10个基点。逆回购相当于银行向央行借钱,逆回购利率提高,意味着银行从央行那里借钱的成本提高了,银行的成本自然会转嫁到下游,进而将利率抬高的影响传导至整个经济体。

同日开展的SLF利率也全线上调。其中,隔夜品种上调35个基点,7天及1个月期利率各上调10个基点。

随后,在2月4日、6日、7日和8日,央行称,这4天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,原因是“随着现金逐渐回笼,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”。

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向记者分析说,“这是6年来政策性利率首次向上调整。其目的不外乎两个,一是警示。针对今年1月信贷比较高的情况,央行不惜通过政策手段作出警示,对于部分违反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甚至附加阶段性惩罚措施,用行动来强调不要低估货币政策的决心。二是引导。随着经济名义增速的回升和美债收益率的上行,国内利率存在较大上行压力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上调相当于顺势引导,进一步引导市场适应资本成本的回升,主动去杠杆。”

“钱贵钱少”将是未来市场趋势?

短短一个月,央行为何连续出手收紧流动性,董希淼向记者解释说:“此次货币市场操作利率上行,彰显了央行推动去杠杆和防风险的决心,下一步市场流动性将可能趋紧,‘钱贵钱少’是未来市场趋势。”

这会对国内房地产和股市产生什么影响呢?董希淼认为,“房地产是一个高杠杆市场,此前的价格上涨与货币超发存在较大关系。而流动性趋紧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个利空。”

董希淼分析,央行此次不直接加息,就是考虑到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太大,“2016年新增信贷12.65万亿元。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多增5.68万亿元,占比接近一半。”

财经评论员张平撰文分析称,受流动性收紧的影响,房贷成本大幅上升已成定局。同时,银行出于信贷安全考虑,将会减少对房地产投机的支撑力度,采取有保有压的策略。过去由信贷货币堆砌的高房价出现调整恐怕在所难免。

在董希淼看来,虽然流动性趋紧对股市是一个不小的利空,但并没有对房地产市场影响那么大,“万亿养老金入市等因素都会缓冲影响等。”

对此,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杰有不同观点,“从2014年到2016年,国内处于连续3年的利率下行周期。利率的下行有助于提升股票估值,可以说A股市场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与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。本次货币政策从‘偏宽松’向‘中性’的转变,也意味着连续3年的利率下行周期将结束,利率将不再为股市贡献积极力量。”

“负利率时代”何时终结?

期待央行近期直接加息或不现实,然而CPI持续上涨的步伐并不停留。近期,有不少机构预计,2017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或显著上行,同比涨幅约在2.4%左右。

CPI涨幅高于一年期定存基准利率,曾被一些观点认为是“负利率”。通货膨胀跑赢了具有基准意义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,这意味着,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会有贬值的可能。
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全年CPI涨幅为2%,这略高于目前1.5%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,去年我国处于实际上的“负利率时代”。

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原材料价格涨幅难以持续,并且PPI至CPI的传导也非常有限,因此2017年平均CPI涨幅可能保持在2.3%的温和水平,这会使央行加息的概率比较小。但如果在1月之后CPI涨幅加大并维持在3%以上,结合政府对金融杠杆和资产泡沫的担心、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加剧,则基准利率上调也是很有可能的。

“负利率时代”何时终结?董希淼向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表示,“目前全面加息的条件和基础尚不具备,短期恐怕没法结束了。不过,虽然现在CPI涨幅跑赢存款利率,但居民可以选择银行丰富的理财产品,这些产品的利率不少都高于CPI。”

负利率不但影响着居民的理财方式,也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。此前,商务部数据显示,我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,投资额首次跨过万亿元大关。

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看来,“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都是逐利的,在负利率的状况下,资本逐利具有内在驱动。所以,在目前负利率情况下,中国的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往外走的冲动非常强烈。”

客服

企业微信
微信客服

在线
客服